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個世界糧食日,所在周為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。今年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題確定為:“糧安天下,共建更好生活,共創(chuàng)美好未來”。北大新世紀的少先隊員們緊跟國家的號召,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。
節(jié)糧在路上
《憫農》
【唐】李紳
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。
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
糧食是生命的基石。節(jié)約糧食是尊重生命,是珍視自然。每一粒糧食的背后,都蘊含著農民的辛勤汗水。糧食的種植是一個漫長而辛苦的過程,犁地、浸種、育秧、移栽、管理、收割、脫粒,糧食從田地到飯桌上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伴隨著繁重的體力勞動。
糧食是生命的源泉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,每一粒都飽含大地的厚愛。我國目前仍面臨著許多糧食生產問題,如:土地資源短缺,氣候變化影響加劇,水資源短缺等等。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,珍惜每一粒糧食。
認識袁隆平爺爺
說到糧食,我們很難不想起他——袁隆平!當風吹過稻田,當滿園都是稻花香,當碗里有熱騰騰的米飯,當山河無恙,當饑荒遠離,我們總是會想起他,想起這個讓中國人民能夠吃飽飯吃好飯的人。
袁隆平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、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,中國研究與發(fā)展雜交水稻的開創(chuàng)者,被譽為“世界雜交水稻之父”。過去的中國,許多人在忍受著饑餓。袁隆平研究水稻,雜交水稻的成功轟動了世界,雜交稻甚至還被推廣到了全世界各個國家,中國人不但能養(yǎng)活自己,而且還能為世界上更多發(fā)展中國家解決糧食問題做出貢獻。
世界糧食日
米粒雖小,尤見禮義廉恥;節(jié)儉事微,可助興國安邦。北大新世紀的同學們踐行光盤行動,做到不挑食,不浪費,文明用餐,不剩飯。人人爭做一個“愛惜糧食”的小模范,懂得糧食來之不易,節(jié)約每一粒糧食,每一口飯,將“光盤行動”進行到底!
一菜一飯來之不易,愛糧節(jié)糧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(tǒng)。我們要樹立節(jié)約意識,從我做起,從現(xiàn)在做起,從一日三餐做起,不浪費每一粒米,以“光盤”為榮,以“剩飯”為恥,爭做愛惜糧食、厲行節(jié)儉的優(yōu)秀少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