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則“學校小賣部拍出300萬天價”的新聞將校園食品安全問題推向風口浪尖。
羊毛出在羊身上
小賣部投入的成本這么大,必然會從學生的身上尋找回報,很多家長對商品的價格和質量都表示擔憂。
有報道稱,一些校園小賣部存在將臨期食品加價5倍銷售的現(xiàn)象。所謂臨期食品即是指那些接近保質期,但尚未過期的食品。這些食品通常因為即將過期而被超市或廠商打折銷售。然而,一些不法商家卻將這種臨期食品流入校園小賣部,并以高價銷售。他們利用學生們對于食品保質期的模糊認知,將這些食品以高出正常價格5倍的價格出售。
長此以往,對于一般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。
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學生們的消費權益,也給他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潛在威脅。由于學生們的食品安全意識相對較弱,他們往往只關注食品的口感和外觀,而對于食品的保質期和安全問題缺乏足夠的認識。因此,一旦購買到過期食品,不僅會浪費金錢,還可能引發(fā)食品安全問題,甚至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。
“天價”小賣部并非獨例
事實上,當前天價小賣部并非獨立,以競價方式招租的小賣部經(jīng)營權拍賣競爭激烈。早在8月,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懷集中學小賣部就因5年租金達943萬元登上熱搜。今年10月,廣西百色市田東縣田東中學小賣部招租,該小賣部面積為50.41平方米,掛牌底價為每15個月190萬元,經(jīng)網(wǎng)絡競拍后,最終成交價為每15個月416.2萬元,平均下來每月的租金高達27萬元。
小賣部管理存在較大空間
據(jù)內媒引述業(yè)內人士分析,此類“天價”小賣部有幾個共同點,包括學校師生人數(shù)較多;學校多實行封閉或半封閉式管理,校內小賣部也往往獨此一家;此類競價方式不設底價,只要有人愿意出更高的價格,就能不斷刷新成交紀錄。
針對社會上某些學校亂設小賣部、隨意開設小超市、加價銷售臨期食品、垃圾食品、食堂對外承包經(jīng)營、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、增加學生家長經(jīng)濟負擔等問題。
我校在此鄭重承諾:不設小賣部,不賺昧良心的錢,杜絕垃圾食品流入校園。
學校食堂堅持自主經(jīng)營不對外承包,保障食品安全。堅持“日管控、周排查、月調度”工作機制,做到三嚴格:嚴格管理校園食品從業(yè)人員;嚴格把關食材采購、進貨查驗;嚴格把控食品的加工制作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,牢牢守住校園食品安全防線。
學生伙食費全部用于學生用餐,保障學生營養(yǎng)。讓學生吃飽、吃好